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库
《“智慧金融”技术、平台与创新》
作者简介
张菀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数量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与特邀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心常务理事。
目前主要从事国民经济与政策分析、国际贸易与投资等领域研究,企业营销战略等,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有关部委多项研究课题。其中,主持承担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招标课题《亚洲能效标准和标识/认证有效建立和实施障碍消除项目(BRESL)-能效标识实施评估及政策建议》的研究成果,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政策研究与制定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亚洲等周边国家节能减排管理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主要研究成果:出版《中国反倾销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研究》、《教育公平:政府责任与财政制度》、《智慧金融:技术、平台与创新》三部学术专著,出版《金融智能投顾(高级)》教材一部,在《中国社会科学》、《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社会科学战线》、《学术月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大学学报》、《经济参考报》等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部分研究成果由《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著作摘要
智慧是心智的感悟和创造,更多强调悟性。早在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后,人们就开始反思,“机器终于不再是编程的机器了,而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和自适应学习重构自己的生态系统,它终于‘活’了”。如果说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执行的是人类的初始化编程,那么,随着深度学习带来的算法上的不断突破,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基础学科也得以快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已然实现了向人工智能高级阶段的跃迁——这种与人类思维习惯高度同源的计算分析策略,将其称为“智慧”并不过分。进一步的,把“智慧”这顶帽子戴到“金融”头上,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就可以建立一个更加清晰的思维习惯和价值判断。本书所论述的智慧金融就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使金融行业在业务流程、业务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智慧提升,实现金融产品、风控、获客、服务的智慧化。
本书的撰写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即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一个中心”即以客户为中心,梳理智慧金融的“前世今生”,金融形态的变迁总是伴随着文化体制和金融科技的发展、转型而定位的。本质上就是金融客观“围猎”客户主体的过程,本书将在绪论部分详细阐述金融文化的发展与变革,无论是银行文化、证券文化,还是保险文化,从古到今,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自然而然地“享受”了从自然客户到“傻子”、到“懒人”、再到“智者”,最后回归超自然客户(“甩手掌柜”)的四阶段“服务”。从金融科技发展的角度似乎更容易理解金融客户的“四种身份”。手工计算时代,客户进店存钱也好,典当也罢,由于客户掌握的政策和信息有限,故而只能被动地享受“店主”的“热情”服务,最后心甘情愿或无可奈何地变成“傻子”,顺从地接受协议规定的条款和合同履约;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顾客从线下排队等候中解放出来,在各种互联终端上主动安装金融机构或第三方平台提供的App,便捷完成相关金融业务,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客户习惯性变成“懒人”的过程;进一步的,当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后,客户的互动意识、参与意识开始变得强烈起来,他们不再满足于尽快完成金融交易,而是更多地关注交易账号的安全性、平台的交互性、投资的效益性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这说明此时的顾客已经开始享受金融科技的“红利”而变得“精明”起来;直至今天的智慧金融在技术、业务、市场、产品、运维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站式、一键式、一账式、一卡式服务功能的体现,终于让客户超然脱俗成了“甩手掌柜”。
“两条主线”指文化主线和技术主线。文化主线指贯彻整个金融企业文化、体制、机制和主流意识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体制下的表现形式,这决定了金融的阶段性、市场度、价值观和主流模式等。技术主线在“一中心”里已经谈及,本书主要讲智慧金融时代金融科技的四大核心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对现代金融平台运维的支撑作用,并向读者逐一分享智慧金融的“智能风控、智能支付、智能理赔、智能投研和智能投顾”五大应用场景。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本书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写大数据、AI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与工具;二是“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在金融流通领域的整体架构与应用案例;三是“智慧金融”主张与“金融科技”创新,主要从“数据、架构、流程、体验、生态、安全”等六个方面及其有机组合,重构“未来金融”的技术核心。这三部分又具体分为六章,分别是绪论、金融体系、金融科技、金融安全、智慧金融平台架构与应用和智慧金融创新与发展。其中,第1 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金融文化、历史沿革及其特征,概括了智慧金融技术特点与创新形式。第2 章金融体系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历史沿革,然后依次阐述了银行系统、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文化、制度、特征、平台、市场及运行机制等。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金融科技和产品,第3 章首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表介绍了金融科技的基础知识,如Python 语言编程、计算机网络与技术架构、5G 通信技术、深度学习、人机交互、区块链技术基础等;然后开始用较大篇幅详解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并尝试引领读者初涉金融科技的四大应用场景。第4 章金融安全部分分析了金融安全的现状,对金融概念、性质、种类及防范体系做了归纳总结,系统地阐明了金融安全体系的结构和国际、国内的通行做法等,并以“沙盒监管”为例着重分享了数字科技赋能金融安全的概念、意义、业务流程和应用。第5 章智慧金融平台架构与应用是本书的重点,本章概述了智慧金融服务平台的结构形式和智慧监管架构,详细讲解了智慧银行、智能投顾、消费金融等平台的模型、业务流程、应用实践。第6 章阐述智慧金融的创新理论、创新范式等内容。
总之,智慧金融只有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科技创新为第一生产力,以构建更加系统、更加稳定、更加智慧的金融安全为首要任务,以“数”之无形融“金”之有形,才是现代金融发展的必然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