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为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鼓励社科工作者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展学术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首都发展而设的政府奖。奖项自1987年设立以来,共表彰推出优秀成果3579项。
第十七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推出210项获奖成果,其中特等奖5项、一等奖40项、二等奖165项。这些成果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成果产出的集中体现,显示出鲜明的实践品格和理论创新特色,彰显了首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以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使命担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代代学者们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为人民立德立言的家国情怀,汇聚成新时代新征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磅礴力量。
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策划、推出了“你好,大学者”系列融媒作品,邀您一同踏上寻访第十七届获奖学者的对话之旅。作品以“倾听心路历程,分享学术人生”为主题,通过富有温度的交流对话,让凝聚学者研究心血的学术成果、学者们的治学经历和治学精神得以传播,点亮心灯,影响更多的人。
本期作品,我们将带您走近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委员、商学院执行院长张菀洺教授。
数量经济学博士、公共政策方向博士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兼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科技创新政策与评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职。
主要科研活动和成果:
个人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国家发改委、中国商务部等有关部委等多项课题研究。
出版《中国反倾销与外国直接投资关系研究》、《智慧金融:技术、平台与创新》等学术专著及教材四部,在《中国社会科学》、《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财贸经济》等国家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并收录于CSSCI,部分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转载。
研究领域:
目前主要从事国民经济与政策分析、国际贸易与投资、公司理财等领域研究。
2024年1月,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布,张菀洺女士的《开拓政治经济学中国话语新境界——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荣获二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她多年深耕学术、勇于创新的肯定,更是对她在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的高度认可。张菀洺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话语体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
访谈中,张菀洺教授强调,“理论研究必须根植于中国现实,勇于创新,不断突破传统框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从而开拓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的新境界。”
荣誉背后的学术追求:深耕中国现实,构建原创知识体系
首先,恭喜您的著作《开拓政治经济学中国话语新境界——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荣获北京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请问您获此荣誉后,有哪些特别的感受或体会想与大家分享?
张菀洺教授
学术研究可以借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概念研究文本中的问题,寻找逻辑漏洞或与历史性的经验事实不匹配的纯粹理论抽象提出问题、质疑理论的适用性。但经济学是现实性很强的学科,经济研究必须切中中国现实,在现实展开的历史必然性中寻找理论建构的根据。我们当然可以用西方理论来解释中国经验,但那往往是外在性的、强制性的。比如中国式现代化是西方五花八门的现代化理论解释不了的,而提出具有解释力的中国原创性的理论和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从现实演化的历史深处确立解释原则和解释根据。
张菀洺《开拓政治经济学中国话语新境界——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
超越与建构: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新境界的探索与实践
您所提及的“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新境界”是否正是强调了在中国现实基础上,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创新性研究与阐述,从而实现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超越与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具体而言,这种新境界是如何体现在您的获奖成果《开拓政治经济学中国话语新境界——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中的?
张菀洺教授
我们的学术研究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但这主要是指立场、观点、方法,是作为文明的活的灵魂的基本品格,而不是具体在文本中的某句话或某个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以获奖的论文为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个较长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交织的过渡阶段,马克思并没有明确的论述。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伟大创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这是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这既是社会主义实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突破。又比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就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取得的成果。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我国经济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在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中,所有制结构逐步调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比重不断变化,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进一步探索基本经济制度有效实现形式,是摆在我党和理论界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可见,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丰富源泉,但如果找不准突破的方向和着力点,也就很难拿出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创造性改革举措。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先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应当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张菀洺论文《开拓政治经济学中国话语新境界——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被评为中国政治经济学最具影响力的200篇学术论文之一(2017-2021)
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的突破与着力点:历史叙事与学术史深度
您的获奖作品《开拓政治经济学中国话语新境界——中国民营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的核心突破点与着力点是什么?
张菀洺教授
学术研究不了解学术史就不能行稳致远。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是从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的阶段与过程展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叙事。
民营经济及其发展历经艰难曲折,呈现螺旋式上升特点和轨迹。改革开放前,民营经济几近归零,1978年底,全国个体劳动者仅15万左右。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和深化,才逐渐出现了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和规模效应。可以说,民营经济的每一次大的发展,都与民营经济理论创新和立于其上的政策推动密不可分;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每一次波折甚至迟滞,都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制环境以及民营经济主体自身等众多因素特别是传统思想观念和错误的理论认识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复证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理论的突破、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在一个更深层次上影响甚至决定着民营经济的生存与发展。从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的提出,到上升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高度,从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确立,再到进一步明确“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大体说来,民营经济发展及其理论创新经历了四阶段演进。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对待。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处理好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你好,大学者
期待与更多大学者相遇
倾听心路历程
分享学术人生
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