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business school
English 学校官网 搜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专业学位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财经前沿讲座|数字经济内涵与测算

发布日期:2021-04-17   点击量:

 2021年4月9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蔡跃洲老师在研究生教学楼120教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数字经济内涵与测算”的财经前沿讲座。此次讲座由孙晓老师主持,主办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

蔡跃洲,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字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等职务。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Economic Modelling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撰写内参要报60余篇,获中央领导批示10余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对策特等奖、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等省部级奖项10余次。

01:从新科技革命视角看数字经济

讲座伊始,蔡老师从一系列国家政策讲起,通过列举G20杭州峰会和十九届五中全会草案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等实例,强调了数字经济对于国家战略布局的重要性,并引入了数字经济这一话题。

接着,蔡跃洲老师以外卖点餐、网约车、阿里健康等新商业模式作为引子,开始讲解数字经济的内涵特性及其边界。首先,蔡老师回顾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时代推动作用的五次技术革命,说明了技术革命对于引导人类进入技术-经济范式的重要意义。然后,蔡老师带领同学们详细回顾了五次技术革命所代表的技术-经济范式的转换,并预测了还可能存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或可称为“大数据革命”(“第二次信息革命”)。第六次技术革命正是以数据信息为关键要素,推动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为了方便同学们的理解,蔡老师以“大智移物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物联网和云计算)为例,展望了“智能时代”下的数字经济。同时,蔡老师还讲述了数字经济的技术经济特征及边界,即分布式、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服务化、定制化以及大规模低成本的个性化。

除此以外,蔡老师还从数字经济测度的角度出发,评述了不同数字经济测度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差异,包括信息化百人会测算思路以及腾讯研究院测算方式等。不同测度方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测算机构对于数字经济范围定义上的差异。

02:数字经济测算的新方式

首先,蔡老师讲述了常规核算方法的测度困境。数字经济的核算主要由数字产业部门和经济形态这两部分的增加值构成。核算的主要困难之一就在于经济形态增加值的测算。这一增加值代表了ICT(信息通信技术)的渗透性、替代性和协同性对传统产业效率提升增加值的贡献。核算GDP增加值的三种常规方法,即生产法(部门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均较难准确核算出这一增加值。因此,蔡老师引入了一种新的测算框架,即以增长核算为基础的测度方法。这种测算框架可以测算特定时间段ICT渗透效应对行业增长的贡献率,包含替代效应和协同效应,并综合运用了增长核算、计量分析等定量工具。在此基础上,结合数字产业增加值,便能较准确地得出数字经济增加值。

接着,蔡老师展示了利用该方法,对中国历年数字经济规模及增速的测算过程,以及各细分行业ICT渗透效应的测算结果。

最后,蔡老师讨论了由上述新测算方式得出的数字经济的结构性特征,如ICT渗透效应作用发挥并不充分,产业数字化发展仍有巨大潜力。

03:数字经济内涵的再阐释

蔡跃洲老师基于这种新测算方式,对数字经济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述,即数字经济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体现为ICT渗透性特征作用于传统行业后带来的新模式。但蔡老师强调,这种增长核算方式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仍未脱离传统的核算方式。然后他总结了刻画数字经济发展状况的难点与方向,即数字经济产业边界模糊,难以细分,单靠价值创造难以反映整体模式。最后针对国内目前的状况,蔡老师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降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和成本;加速国内经济大循环,助力双循环互促。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关于控制变量的确定、广义DID和面板数据的区别、评估义务教育政策过程中如何确定参照组等问题,蔡老师结合专业知识,逐一进行了耐心详细的解答。

此次讲座深化了同学们对数字经济内涵的理解,帮助同学们初步了解数字经济的测度方式。蔡老师结合自身研究经验,使用浅显易懂的实例为同学们讲解数字经济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划时代的变革作用,并向同学们传授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摄影:宣传部

文案:学习部

排版: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