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business school
English 学校官网 搜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专业学位 -- 通知公告 -- 正文

财经前沿讲座|中国模式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制度设计

发布日期:2022-06-14   点击量:

主讲人介绍

刘健钧,湖南隆回县人,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现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兼任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新金融与创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曾供职原中国律师事务中心、原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先后担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处长,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市场监管二部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兼中国证监会资本市场学院博士后指导老师、深圳证券交易所博士后指导老师。进入证监会工作的九年时间里,主持或参与主持了一系列私募基金行业法规和政策,在《中国农村经济》《管理世界》《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贸经济》《宏观经济管理》等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被业界称为创投体制奠基人、中国创业板的最早推动者。

讲座伊始,刘教授以参与人的视角对从中国《公司法》、《证券法》相关法律的出台到资本市场体系的诞生、变革、演进过程进行严谨而细致的梳理,从而对中国现有的资本市场体系制度进行了解读,并且就此基础上提出了如股票发行注册制审核难题,“退市难”等四大问题,同时对问题产生的现实困境进行了深度的分析。

其次,刘教授对审批制和核准制的基础性制度要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且指出,审批制的核心要义是以监管部门为核心监管部门负责把控上市公司的质量关,但是监管体系难以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使得股票发行程序本身代替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企业生产过程成为了稀缺资源,本末倒置。

而注册制要求是以透明公开的信息披露制度为核心,其要义是让市场来检验上市公司的质量,这一制度要求建立标准简明的上市标准,真实完整的披露相关信息,让相关市场主体充分参与,建立高效快捷、公正严明的股票发行审核制度,强化监管,构建“严苛便捷、有震慑力”的退市制度,打破上市公司的“壳”,将价值还于企业本身。

随后,刘教授对境外资本市场体系的两大主要模式进行了剖析,他发现,美国纳斯达克“重叠竞争模式”是有其时代、政策和经济环境背景的,是在强监管和吸引全球优质企业的现实情况下无法复制的“偶然”。而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成功模式如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均以“专业分层模式”为核心构建资本市场体系。在此分析基础上指出现阶段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也应该遵循专业分层模式,而不应该盲目学习纳斯达克的重叠竞争模式。

接下来,刘教授提到了他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早期建设中提出的构想。在其构想中,中国的资本市场体系应当以“专业分层”模式设计,着重提出承担创业资本制度化退出通道职责的创业板。同时梳理了国内上交所、深交所和最新成立的北交所之间各自的职责分工。

最后,讲座在刘教授对中国模式资本市场体系健康运行需要坚持的三项基本原则的讲解后进入了尾声。讲座之后,同学们就中国资本市场短期投机倾向严重、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趋势等问题对刘教授进行了请教,教授表示这是中国现阶段发展所必须经历的阶段,长期来看必将好转,并且该转机已经有了萌芽趋势。教授的细致回答让同学们深受启发,最终由于时间的限制,讲座在同学们热情的询问之中圆满结束。

刘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同学们打开了了解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大门,从顶层设计者的角度看待中国近二十年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思路,高屋建瓴看待问题的视角让同学们真正了解国内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前因后果,受益匪浅。讲座的最后,要谨记刘教授在梳理“创业板”艰难的诞生中反复提到的,制度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实事求是,辩证的看待每一种模式的发展过程,关注现实情况,在对现实情境的深刻解读基础上设计最适应的制度,而不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好制度。

供稿|颜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