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business school
English 学校官网 搜索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教学与科研 -- 专业学位 -- 通知公告 -- 正文

商学院科教融合前沿讲座|中国金融体系主要矛盾及对投融资的涵义

发布日期:2022-10-18   点击量:

2022年10月7日晚上,商学院第二期科教融合讲座如期举办。此次讲座邀请了山东大学讲席教授何佳以线上的方式为同学们带来了主题为“中国金融体系主要矛盾及对投融资的涵义”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夏杰长教授主持,蒋震副院长全程参与了讲座。

何佳,男,1954 年生,美国宾西凡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决策科学工程双硕士,现任山东大学讲席教授、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上海北外滩金融研究院院长、天津银行/北方国际/欣龙控股/四格互联独立董事、湾区国际金融科技实验室学术总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金融科技与金融稳定,著作《论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矛盾与稳定发展》,在“Journal of finance”等多家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讲座伊始,何佳教授从2000年初中国金融体系的早期改革所遇见的问题出发,结合中国市场的特性与金融学基本原理,思考中国金融体系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系统,具备怎样的特点,并就此引出本期主题“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矛盾”——金融问题的全局性与中国金融体系渐进性改革的局部性之间的矛盾。

何佳教授指出,金融问题的视角都是全局性的。第一,资金的全局流通性所带来的金融全局性。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下,低成本快速流动的资金在整个金融系统内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使金融问题具有了全局性。第二,监管体系的全局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促使了强监管的必要性,因此监管机构会将所有的金融参与者都纳入其全方位的监管之下,这必然导致监管者的任何行为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影响。因此金融问题的全局性在中国情境下显得更加的突出。

与金融的全局性不同,中国金融体系最主要的特点是处于经济体制的渐进性改革环境中。不同于1953年至1956年社会化改造,自1978年邓小平总书记所领导的改革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成为了中国金融改革不得不面对的情况,经过几十年的摸索、调整,造就了中国金融体系独特的渐进性属性。何佳教授结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放弃前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进行全局性的“一步到位”追求自由经济改革的方式与中国在坚持社会主义体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情况下进行改革的不同,指出中国政府选择渐进性改革背后的考量。

然后,何教授结合亲身观察谈到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曾遭遇过的种种困难,以及相应的调整措施比如谈到了如股权分置改革的前因后果,也提及在金融机构中加强监管的必要性等问题。在对这样的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的分析中将中国金融体系的主要矛盾进行精准的剖析。同时将话题进一步延伸,论述了渐进性改革与金融全局性矛盾带来的结构性套利机会对金融体系的冲击。比如股权分置中的法人股与流通股之间巨大差价带来的套利空间,同时指出以余额宝为例的互联网金融正是这种金融结构性套利的产物。新的产物带来进一步的监管难题,不同于以往金融机构的资金杠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场景化杠杆难以限制,由此带来的野蛮生长达到了控制不能的地步,P2P的暴雷的惨痛经历有一部分原因来源于此。此外,无论是民营机构、国有银行还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纷纷到香港上市融资,一定程度上绕开了中央监管,在利用全球资本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造成了金融系统监管的分割,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风险,大幅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种结构性套利对金融系统定价体系的破坏,从而引发出现阶段资本无序扩张、平台经济垄断市场等监管与治理难题。

接着,何教授将话题转回到讲座伊始所提出的问题。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特点所产生的主要矛盾,何教授给出了他的答案,也就是金融问题的全局性与中国金融体系改革渐进性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金融体系局部稳定的定价体系而整体缺乏有效定价体系的巨大难题。这样的金融体系总的来说并不成熟,只能算是一种另类的产品投资市场,而这样的市场是极度不稳定的,难以吸引优质基金的长期持有,难以维持海外资金的稳定投资。不成熟的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的自我维持、修复、发展的机制,难以控制的同时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仅凭金融体系自身改革无法消弥,需要外部力量的配合与支持。

讲座来到最后的答疑环节,在如中小银行所面对的问题上,对于中小银行当下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前景与监管方式,何教授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根据自身的经验与知识积累给出了相应的回答。此外,对于长期利率与国外结构性套利的问题,何教授从整体与局部、国内与国外、历史上与现在等的多方位视角给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师生互动后,讲座在同学们的恋恋不舍中落下了帷幕,此次讲座有近200人参与,是此系列讲座举办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